諸葛亮缺少什麼[爆笑]
一提到諸葛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三歲孩童也知“三個臭皮匠抵得一個諸葛亮”的俗語。羽扇輕搖,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隆中對、空城計、赤壁之戰等一個又一個的錦囊妙計,令多少世人拜倒在諸葛亮的聰明睿智下。
從小,我們在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之前,可能已經耳聞目染了《三國演義》中如諸葛亮、劉備、曹*等一系列不平凡的人物,《三國演義》的光環在一定程度上籠於《資治通鑒》之上。卻也因此,讓很多人將文學藝術和正史混淆。無論是教科書還是統治千年的儒家學說,對我們的影響入骨至深,不能不說是羅貫中用那鋒利的筆尖成功地插進我們的靈魂。人物靠朔造,但也靠評說,所以,武則天拒絕刻碑文,宋美齡拒絕寫自傳,是非成敗,由人說。
西方人教人從小學習亞歷山大、愷撒、拿破侖、牛頓、愛因斯坦、居裡夫人,學習成功人物的風范。而我們很小就以崇拜和效仿諸葛亮式的聰明風范為豪,不以成敗論英雄應是羅貫中對諸葛亮的一大寬容吧。
誠然,悲劇式人物的聰明和骨氣確實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的,所以慷慨言辭、激昂文字的史可法、屈原、諸葛亮等被豎為典型。但是,建設實力才是爭取最後勝利的關鍵。
盛世好正統,治世偏保守,亂世多掠奪,哀世重氣節,爭世講務實。天加文化中所言極是,如果我們說諸葛亮沒有宏觀智慧,一定會有人以隆中對來駁斥。其實在公元207年與劉備所談的隆中對,和公元200年魯肅與孫權所談的內容是大同小異的,他們說的都是曹*勢力過大,不宜硬拼,只能占領個天險之地,培養實力,坐觀天下之變,等待時機。不同的是魯肅說的是長江天險而諸葛亮在七年後所說的是四川盆地罷了。也就是說隆中對是諸葛亮撿了牙慧,而非第一創始,不過會借鑒卻也屬才智。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火燒博望坡。然而不久後,劉備和諸葛亮等卻被曹*從新野追趕到長江邊上的夏口。幸虧魯肅勸孫權收容他們,在三國演義裡,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勝了戰役而輸了戰爭。七年間,諸葛亮六出祁山,事必躬親,其實徒勞,終歸蜀國虛脫、垮去,孫子說:“備前則後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處處不備則處處不寡,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所以聰明絕頂的諸葛亮是機智而不智慧,是重局部而不及宏觀。
即使是四川也主要是法正所攻取的。如果一定要標榜諸葛亮,最多只能說是他支援法正攻取四川。三國鼎立的局面則當然是靠魯肅所促成和維持的,魯肅一死,吳國和蜀國就鬧僵!三國鼎立的局面很快也就瓦解了!
當然,我們不討論諸葛亮聰明與否,他的聰明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們可心掂一掂聰明帶來最後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麻木地去效仿與膜拜。就好比有人會把孫子兵法就等同於三十六計一樣,其實孫子說:勝兵先求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求戰而後求勝。看來,計謀是微觀的落實,結果才是宏觀的驗證。而子子孫孫們又會倒向何方呢?
在2003年選美小姐大賽中,當主持人問諸位美女,如果要選擇做《西游記》裡四大人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之一時,會選擇哪一個?美女們都爭著回答說要當孫悟空,因為孫悟空有本事,會除妖降魔,會七十二變。就是沒人願意當那個看似懦弱卻立場堅定的唐僧,美女們的心願代表了很多人的心願,其實,我們試想一下,假如讓孫悟空當領導,很可能就領著我們上花果山當猴;讓豬八戒當領導,很可能就領我們去高老莊當女婿;而沙和尚呢,一個沒主見的主,哪都不去了。那西天的經還取嗎?正果還修嗎?唯有唐僧,目標明確、百屈不撓,堅持到底,雖被眾妖魔搞得暈頭轉向,但一覺醒來,只往西去,終於取得真經。
孫子總是引導我們靠計謀更要靠實力,然而,自古以來,有句話對商人的描述是可怕的:無商不*,無*不商。貶義雖濃,卻是千年的沿襲和繼承。
有這麼一個青年,屬落迫商人,他每次進貨都是由一個講信用的廠家發貨過來,他再匯款過去,雖然,生意很淡,卻也相安無事,當有一回,他在其父親前感歎生意慘淡,難以生計時,其父為他出一妙計,三十六計走為上,廠家發貨過來,不匯款。將店遷走,每遷一次另尋一廠家發貨,每發貨一次,店遷一次,如此循環,不就發了嗎?妙計一出,眾人嘩然。
不可否認,一個父親能代表著某些商人的迫切心願,很多爾虞我乍短兵相接的雕蟲小技會被運用到經商、從政等等領域,一時間,周圍湧現出千千萬萬的諸葛亮來為我們指點江山,憑借他們的聰明才智,一夜間讓你作百萬富翁,一口氣讓你獲一官半職,一下子讓你功成名就。然而,在你笑歪嘴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也會象蜀國那樣垮去,空城計、草船借箭固然好,卻也讓蜀國無力回天。
可悲的是,我們即不是美女,也不是商人,但對諸葛亮的效仿和運用卻更加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比如,我們可以用空城計來對付檢查,可以用草船借箭來達標升級,可以用三十六計來迷惑前前後後上上下下,還有更多更多……可是,如此一來,我們何時才能到達西天,何時才能取得真經,何時才能修成正果啊?阿彌陀佛。